郁金香​(学名:Tulipa × gesneriana L.)
科属分类:百合科(Liliaceae)郁金香属(Tulipa
别称:草麝香、洋荷花、旱荷花、洋水仙


植物学史

  • 起源:野生祖先可能为香花郁金香(Tulipa suaveolens),原产于中亚及地中海沿岸。16世纪经土耳其传入欧洲,1559年由植物学家吉斯纳(Conrad Gessner)首次记录命名,后经林奈系统分类。
  • 命名考据:中文名“郁金香”原指姜科植物郁金(Curcuma aromatica),近代因日本文献引用误用于百合科郁金香,沿用至今。

形态特征

  • 茎叶:多年生球根花卉,鳞茎卵形,外被纸质皮膜;叶3-5枚,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。
  • :单朵顶生,花被片6枚,色彩丰富(红、黄、白及复色),花径5-7厘米,雄蕊6枚,柱头鸡冠状。花期4-5月,单花寿命5-14天,受温湿度影响显著。

分布与习性

  • 原生环境:野生种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下丘陵山区,喜凉爽湿润、向阳避风的沙质土壤。
  • 栽培分布:原产欧洲,中国各地引种。荷兰为全球生产中心,种球及切花出口占国际市场主导地位,年产值达数十亿欧元。

繁殖与栽培

繁殖方式

  1. 鳞茎繁殖:分球法为主,母球生长期分生1-2个大鳞茎及小鳞茎,大球当年开花,小球需培育1-2年。
  2. 种子繁殖:用于杂交育种,周期长但可培育抗病性强的新品种。
  3. 组培技术:以鳞片或花茎为外植体,快速繁殖脱毒种球,产业化应用广泛。

栽培技术

  • 水培管理:选用‘金阿波罗’等品种,5℃低温处理种球,控制水温10-20℃,光照20000-30000lx,花期延长至10-14天。
  • 土培要点:沙壤土深耕消毒,栽植深度3厘米,施饼肥基肥,生长期控温8-20℃,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花。

主要价值

  • 药用:鳞茎入药(《新疆药用植物志》),具清热解毒、散结化瘀之效,主治咽喉肿痛。
  • 观赏:全球栽培品种超1万个,分为15个园艺类群(如达尔文杂交群、鹦鹉群)。荷兰哥根霍夫公园为世界著名郁金香展地,中国多地举办春季花展。
  • 经济:荷兰为核心产区,种球年产量超40亿颗,占全球贸易量80%以上(2023年数据)。

病虫害防治

  • 病害:灰霉病、基腐病等,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防治。
  • 虫害:蚜虫、根螨,喷施吡虫啉或氧化乐果。

文化象征

  • 国花地位:荷兰、土耳其、匈牙利等国国花,荷兰“郁金香节”(5月5日)象征富贵与成功。
  • 花语:博爱、高雅、聪颖,红色代表热恋,黄色寓意友谊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